【论文混更】比雅翠丝其人与婚姻状况

*很久没有什么产出对不起大家!只能拿论文来混更了qaq新年快乐,万事顺遂!

*节选自我这学期一篇写《新生》的论文的第二部分“爱情的模式——作为历史人物的比雅翠丝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观”。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是对于老师上课讲的“比雅翠丝(Beatrice)是一个非常作的女人”的说法的不满,分析考证了一下却发现别有乾坤,于是把我觉得最有趣的一部分发上啦!

*同学们看完的想法都是“但丁你不要脸啊喂!”,不过这种婚姻和恋爱状态在当时其实还算挺典型的。卡斯提廖内关于这个问题的有些话说出来简直让人想打人……

*译本太多就是不想打“贝娅特丽齐”,当然在正式渠道发我会去查译名词典的!

*薄伽丘真的是八卦小能手啊


薄伽丘(Boccaccio)在《但丁传》中指出,《新生》(La Vita Nuova)当中的比雅翠丝(Beatrice),就是福尔科·波尔蒂那里的女儿(Folco Portinari)比雅翠丝·波尔蒂那里(Beatrice Portinari)。[1]从福尔科·波尔蒂那里的遗嘱以及比雅翠丝在佛罗伦萨的坟墓来看,比雅翠丝·波尔蒂那里其人确实存在。


《新生》中的比雅翠丝很大程度上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现实中存在的女性,对于比雅翠丝·波尔蒂那里是否就是但丁(Dante)心中的女神,学者们争议很大。认为比雅翠丝是文学、神学形象的观点的一派,持有的论据主要有:但丁对比雅翠丝之“超凡入圣”的描绘;比雅翠丝的兄长对于但丁来说“论交情,他算得上是我的第二个知己”(《新》,第33章)[2],但丁九年的找寻中竟从未与她谋面[3];比雅翠丝身上多个“九”和“三”的要素未免太过巧合。坚定支持薄伽丘的但丁研究专家爱德华·摩尔(Edward Moore)则以巧妙的方式举出了比雅翠丝真正存在的证据:他通过三种历法的综合计算得出,比雅翠丝去世的日子其实是1290年6月8日,而非一般所认为的与“九”相关的6月9日;如果她仅仅是但丁虚构的人物,那么完全不必大费周章,而可以直接将她逝世的日子定为6月9日,来加强比雅翠丝与数字“九”之间的这种神圣联系。[4]这不得不说是对于“但丁的比雅翠丝”虚构说的漂亮的反击。


据学者考证,1287年年末,比雅翠丝·波尔蒂那里成为西蒙·德·巴尔第(Simone de’ Bardi)的第二任妻子。[5]巴尔第家族是佛罗伦萨的显贵,并且非常富有,半个世纪后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的妻子就来自巴尔第家族。比雅翠丝21岁与巴尔第结婚,24岁就死去了。她和但丁九年后街边再遇时仍处于单身,但是有很大的可能已经订婚了。在当时的佛罗伦萨,毁坏婚约是一种极大的冒犯,并且极有可能演化为致死的冲突和仇杀。[6]故而,但丁遵循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并没有对比雅翠丝展开追求,这是非常合理的。


相对于比雅翠丝基本上已经确定的已婚状况,但丁本人的婚姻状况经常为人所忽视。1277年2月9日,不满十二岁的但丁和十岁的杰玛·多纳蒂(Gemma Donati)订婚。多纳蒂家族同样十分富有,并且和但丁所在的阿利吉耶里(Alighieri)家族曾经有过婚姻关系。订婚八年后,但丁与杰玛·多纳蒂成婚。因此在他对比雅翠丝的爱恋中,他本人的婚姻状况也是极大的障碍。而尽管作为妻子的杰玛是一位忠实、坚定的女人,根据薄伽丘的记载,但丁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甚至充满了烦恼。[7]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受典雅爱情影响的但丁采取一种完全纯洁乃至神圣的方式默默爱恋着比雅翠丝,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文艺复兴时期在婚姻和爱情方面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和规训,则是下一节所要讨论的内容。

 


[1] 薄伽丘:《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2] 对于这位友人和比雅翠丝的关系,但丁首先称“他又是我那位升天的女郎的至亲,血缘相近的程度谁也比不上他”(《新》,第33章),在34章中,则直接指出但丁受他之托写作的悼诗的第一部分是“兄长在吊唁”。

[3] 薄伽丘在《但丁传》中甚至称,但丁所记述的比雅翠丝的初次相遇并不是他们真正的首次相遇,而只是比雅翠丝第一次在但丁心中激发起爱情的时候。参见薄伽丘:《但丁传》,第15页。

[4] Moore, E., Studies in Dante. Second Seri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899.

[5] Lewis, R. W. B., Dante's Beatrice and the New Life of Poetry, New England Review, Vol. 22, No.2 (Spring, 2001), pp. 72.

[6] Lewis, Dante's Beatrice and the New Life of Poetry, pp. 70.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仇杀之风,参见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427-29页。

[7] 薄伽丘:《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5页。



有人想看的话以后po前面的文本分析或者下一节的历史/社会原因!

这是我这学期唯一拿得出手的一篇文章了

评论(10)
热度(24)

© 未竟堂乱谈 | Powered by LOFTER